• <table id="su2ss"><option id="su2ss"></option></table>
  • <td id="su2ss"><noscript id="su2ss"></noscript></td>
  • 永遠的懷念郭永懷征文精選

    時間:03-07 編輯:佚名 手機版

    【23xiu.com - 愛上秀-教育信息門戶網】

    郭永懷與錢偉長一起創辦了清華大學力學研究班,并成為中科大早期的創始人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永遠的懷念郭永懷征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永遠的懷念郭永懷征文

      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23名科技工作者頒發了每枚由515克純金制成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在被追授“兩彈一星元勛獎章”的7名功臣中,有一個不為人熟知的名字——郭永懷。這顆科技之星不幸過早隕落,他的功績和優秀品格卻讓后人永遠懷念。

      報國之心關不住

      1941年5月,郭永懷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在航空大師馮?卡門教授指導下研究空氣動力學。不久,他又與錢學森合作寫出震驚世界的重要數論論文,為解決跨聲速飛行問題奠定了理論基礎。從此,郭永懷名聲大振,成為康奈爾大學航空研究院三個著名攻關課題主持人之一。

      1945年,獲得博士學位的郭永懷受聘到康奈爾大學任教,他的研究成果為人類突破音障、實現超音速飛行做出了重要貢獻。當時,憑著他的研究成果和業務能力,想到美國任何一家科研單位工作都是沒問題的。然而,他在回答美國有關部門提出的“為什么要到美國來?”這一問題時,他說:到美國來,是為了將來回去報效祖國。為此,他不能進入美國與國防尖端技術有關的實驗室去工作,而他自己也有意不去和那些“敏感部門”打交道,免得將來給自己的回國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訂,日內瓦中美大使級會談開始。不久,美國政府取消了禁止中國學者出境的禁令。

      郭永懷的老伴李佩教授回憶說:“禁令一取消,老郭就坐不住了,整天盤算著回國。那時美國的許多朋友、包括已經加入美籍的華人朋友都勸他,為什么總是掛記著那個貧窮的家園呢?不勸倒罷,勸的人越多,老郭越來火。他說,‘家窮國貧,只能說明當兒子的無能!’”

      何去何從?郭永懷選擇了祖國的需要。為了避免美國當局節外生枝制造麻煩,他把十幾年來寫成的沒有公開發表過的書稿,一疊一疊地丟進火里燒成灰燼,學生看到這一幕都驚呆了,李佩也感到非??上?,便勸阻說:“何必燒掉?留下回國還有用?!惫缿颜f:“省得他們再找麻煩,這些東西都裝在了我腦子里了,屬于自己的知識,美方無法扣下?!?/p>

      1956年9月30日,郭永懷、李佩等科學家到達羅湖邊防站,他們終于踏上了祖國的土地。

      我想盡快投入工作

      郭永懷回到北京后,錢學森推薦他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不久,周恩來在中南海接見了郭永懷,問他有什么要求,郭永懷焦急地說道:“我想盡快投入工作……”

      之后,郭永懷便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高超空氣動力學、爆炸力學、電磁流體力學、飛行力學和固體力學的研究和指導工作之中。

      在我國“兩彈”發展的關鍵時刻,錢學森再一次向黨中央推薦了郭永懷。

      在黨中央決定自行研制核武器后,由105位科學家組成了一個特殊的科研群體。郭永懷當時擔任九院副院長,主管力學部分,并負責武器化的設計指導。1963年,他隨科研隊伍遷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忍饑挨餓,風餐露宿,在艱苦的條件下解決了許多重要的動力難題,被戲稱為核研究領域的“三尊大菩薩”之一。

      在郭永懷的倡議和積極指導下,我國第一個有關爆炸力學的科學規劃迅速制定出臺,從而引導力學走上了與核武器試驗相結合的道路。

      同時,郭永懷還負責指導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和水動力學等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潛對地導彈、地對空導彈、氫氧火箭發動機和反導彈系的研究試驗中,他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對核裝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他提出了“爭取高的,準備低的,以先進的內爆法為主攻研究方向”。為確立核裝置的結構設計,郭永懷提出了“兩路并進,最后擇優”的辦法,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確定了最佳方案,對一些關鍵問題的解決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一方案不僅為第一顆原子彈研制投爆所采用,而且為整個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投爆一直沿用。

      以命護文

      1968年12月4日,在研制基地整整呆了兩個多月的郭永懷,在試驗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他要急著趕回北京,于是就讓人抓緊時間聯系飛機。然后,他匆忙從研制基地趕往蘭州,在蘭州換乘飛機的間隙里,他還認真地聽取了課題組人員的情況匯報。

      5日凌晨,飛機在首都機場徐徐降落,在離地面400多米的時候,飛機突然失去平衡,偏離了降落的跑道,歪歪斜斜地向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一頭扎了下去。只聽“轟”的一聲巨響,飛機前艙碎裂,緊接著,火焰沖天而起……

      前來迎接郭永懷的人們從驚駭中清醒過來后,急忙向出事現場飛奔過去。找到郭永懷的遺體時,只見他常穿的那件夾克服已被燒焦了大半,而他和警衛員牟方東緊緊地擁抱在一起。當人們費力地將他倆分開時,才發現郭永懷的那只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完整無損地夾在他倆胸前……可以說,在飛機遇險、生命將盡的最后瞬間,郭永懷想到的只是用身體來保護對國家有重要價值的科技資料!

      中央領導震驚了,整個科技界震驚了!周恩來得知郭永懷犧牲的消息,頓時流下了眼淚。錢學森更是傷感不已地嘆息:“一個全世界知名的優秀力學專家離開了人世!”

      【2】永遠的懷念郭永懷征文

      1961年秋我于四川大學物理系畢業,旋即被分配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任教。報到后被告知,化學物理系的系主任是著名科學家郭永懷。我將擔任一門叫做物理力學課程的輔導工作,該課程由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講授。對于我這樣一名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來說,能夠在如此有造詣有名望的人領導的系里工作,并給一位馳名中外的科學家當助教,那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事。真是太幸運了。

      不知什么原因,我們化學物理的同事似乎極少,甚至從沒有使用過郭主任、郭永懷主任的稱呼,也未使用過錢教授、錢學森教授的稱呼,而是沿用中國科學院力學所同事們的習慣,稱他們為郭所長和錢所長。這是否因“全院辦校,所系結合”而衍生出的一種文化現象?不得而知。

      記得大約在1962年,一次我去力學所錢所長辦公室匯報學生學習情況,其中說到五八級同學對物理力學課都很重視,但前段時間由于課程多,時間緊,復習時間較少,目前此問題已經解決了,因為停掉了一門同時開設的流體力學課。說到這里,錢所長站了起來,面有慍色:“流體力學給停了?誰干的!”“我定的?!币粋€柔和的聲音。說話的是一位和顏悅色的紳士——我們的系主任郭所長。他因正從門前經過,聽錢所長這么一問,便進來解釋:“因為五八級學生反映課程負擔太重,所以我把流體力學暫時停掉。如果需要,以后我們再給補上,你看行不?”……“唔?!卞X所長便沒再說什么。這是我同郭所長的第一次“零距離接觸”。他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溫文爾雅,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在此后的接觸中,印象依舊。

      文革以前的那些歲月,力學所物理力學研究室每周六下午都有學術活動,我也有幸參加。錢所長對此十分重視,每場必到。記得有一次討論到波動力學中的WKB近似,錢所長意味深長且不無自豪地告訴我們說:WKB近似適用于普朗克常數趨于零的情形。WKB代表三個人,是他們發展了這一方法,故有此命名。另有一種方法正好適用於與此相反的情形,也是以三個人的三個字母來命名,其中最后一個字母是K——那就是郭永懷。錢所長講的這些話和他講話時的神態,讓我這個年輕晚輩再一次著實感受到了郭永懷這個名字的份量。

      1963年,錢所長以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教授的名義招收一名物理力學專業研究生。我有幸被選中。借此機緣,認識了郭所長的賢夫人李佩老師。當時她給校本部首批研究生上英語課,我是她的學生之一,李佩老師的敬業精神,語言水準,教學風范沒得說,都是一流的。她那翩翩風度,得體衣著,由衷的言談和優雅的舉止,更具有一種征服力量,讓人在教室里不僅增益知識,提升能力,同時也接受著美的熏陶。有道是命運弄人。這樣一位可親可敬的女士,偏偏在那個史無前例的時代被誣陷為“美國特務”。對此我覺得很荒唐,很殘忍,很可笑,很無恥但并不驚訝。因為當時我已經有了一種感悟:在我們這個社會,但凡大家都喜歡一個人,那么那個人離倒霉就不遠了。試想,當時眾多大人物都難逃的厄運,一個弱女子何以幸免!事實表明,李佩不是什么美國特務,她是一個好人,一個大好人,一個一生都熱心于教育事業,熱心于服務社會的人。我想,最了解李佩老師的莫過于我們敬愛的郭永懷所長。他當然知道自己的妻子不是特務。然而正是當明知自己的伴侶遭受誣陷和迫害的情況下,郭所長卻仍然頻繁地往來于基地和北京之間,為我國國防建設嘔心瀝血,奮力拼搏。這需要多么高尚的精神,多么堅強的毅力,又要忍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和煎熬。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郭永懷所長在一次空難中與世長辭。究竟是不幸,還是得到了解脫?

      若干年后,我從李佩老師那里聽到了一些關于郭所長的故事。例如在政治活動特別多的五六十年代,一次郭所長被組織上安排到天安門去發言。在一般人看來,這是一項多么難得而光榮的任務,可郭所長卻不這么認為,他對夫人說:“這種活動讓我這樣的人去講話,沒有必要吧?!狈蛉苏f:“不去怕是不好吧?!苯涍^李佩老師的開導,這才去參加了。發言稿還是由李佩老師給代勞起草的。由此可見,郭所長在自己從事的科學技術領域中堪稱精通、多才。然而在政治領域,特別是階級斗爭這個行當卻是相當陌生的門外漢。我想他至死也難以領會“與人奮斗”的那種樂趣,更別說“其樂無窮”了。

      多年來在我國科學技術界似乎形成了一種默契,那就是大家對于那些善長與人奮斗的同行總有所保留,有一種敬而遠之的心態,反之,對于那些在科學技術工作中勤勤懇懇,刻苦鉆研,孜孜以求者則充滿好感,對于其中有成就者更是欽佩景仰之至。不用說,在大家心目中,郭永懷絕對屬于值得欽佩,值得景仰,值得永遠懷念的那種人。

      【3】永遠的懷念郭永懷征文

      今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鹿明做客“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訪談節目時說,中國科大排演的音樂劇《愛在天際》,以郭永懷先生和他夫人李佩一家的親情為切入點,真實地講述了郭永懷先生從回國、育人、從事“兩彈一星”研制到壯烈犧牲這樣一個故事,深情地再現了老一輩科學家、科學大師的大愛情懷和強國夢想。

      “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是由中國科協發起的科學家主題宣傳活動,旨在通過師生演校友、師弟演學長的方式,廣泛宣傳把自身事業追求和人生價值追求同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緊密聯系起來,堅持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以報效祖國為最高榮耀、在創造一流科技業績中書寫人生輝煌的科學大師,塑造科技界的民族英雄,引導廣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宏偉事業中來。

      “通過對郭永懷基地工作人員和他工作的中科院力學所的一些老人的走訪,我們知道郭先生平時話語不多,走路的時候總是邁著大步,略略低著頭像在思考什么問題。所以,我們覺得如果用話劇來表達的話,可能不能特別準確地來反映郭先生,后來我們選擇用音樂劇,用愛這一點來切入?!甭姑髡f。

      中國科大多位首任系主任都是科技大師,為什么要選郭永懷?“因為郭永懷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勛里面唯一的一位烈士,他從青海實驗基地回北京,有一個數據要向中央匯報,從蘭州坐飛機往北京上空飛的時候,在離北京上空400米的高空飛機發生事故,他沒有想到自己,沒有想到家人,唯一的本能的就是把原子彈的機密文件緊緊地貼在胸口,和警衛員緊緊地抱在一起。這個事情太打動人了?!甭姑髡f,郭先生1968年犧牲,那時是“文革”初期,所以郭先生的事跡不像鄧稼先、錢學森、李四光那樣眾所周知,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郭先生和他的夫人李佩的事跡向大家傳揚。

      鹿明表示,非常想利用這個機會,向教育部和管教材的部門呼吁,把科學大師們的事跡寫進教科書,讓孩子從小知道共和國的脊梁、民族的英雄是他們。

     

    【猜你喜歡】

    1、小小銀球飛起來_700字

    2、大灰_650字

    3、給——戰爭中的伙伴們_800字

    4、一步、一步、又一步_650字

    5、長大_750字

    6、去成都歡樂谷_750字

    7、第一次坐飛機_750字

    8、謝謝有你在_700字

    9、小行為,大道德——讀《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有感_800字

    10、一滴小水滴的價值_800字

    12

    寫作頻道Hot Cates

    台湾av一区二区三区
  • <table id="su2ss"><option id="su2ss"></option></table>
  • <td id="su2ss"><noscript id="su2ss"></noscript></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