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xiu.com - 愛上秀-教育信息門戶網】
人生如樹,追求似根,無追求,無綠茵。
那么,追求是什么?
當你還在蹣跚學步時,對玩具的向往便是追求;當你開始學習時,對知識的渴望便是追求;當你步入社會時,工作收入便是追求;當你年過七旬時,安寧的心境便是追求……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碑斎藗兲幱谄D難困苦的環境時,沒了追求,沒了寄托,也便沒了歡笑。而孔子,一個普通人,也是一個特殊人。他,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將教書育人作為自己一生的工作,將“仁”作為自己一輩子的追求,所以“樂亦在其中矣”。
孔子曾經這樣評價他的得意弟子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闭且驗轭伝匦闹杏懈呱械淖非?,對財富官位沒有向往,沒有追求,才能做到這樣,成為大寫的人。
東漢末年,劉備心中蘊藏著“仁之世”,在后來,努力追求,便有了后來的仁義之國——蜀國。
海倫·凱勒,她是一個天生的盲人,看不見色彩,嗅不到溫暖,自己的世界是黑色的,但她不知道那是黑色。盡管如此,她的父母和老師仍然堅持尋找她內心深處的追求,教她學習盲文,認識單詞,學會觸摸,懂得愛,將自己的事跡流傳于世,幫主同她一樣的人尋找迷失的追求。
西楚霸王項羽,從小立志于成為秦始皇一樣的人,便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劉邦也志向遠大,同聲異口道:“大丈夫當如是也?!眱扇硕加羞h大的追求,而項羽取得了一絲成就后便驕傲自大,心中只有王,沒有皇;只有虞姬,沒有江山。最終只落得軍壁垓下,自刎烏江而死。這邊是劉邦和項羽的區別:對于追求的堅持。
新中國在1979年只有開始蛻變,開始成長,試想若是沒有對社會主義的堅持,沒有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怎會有如今的新中國,怎么會有習近平的”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驕傲與自豪呢?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比松淖非笕珈拍康某?,而我們應如夸父一般,摒棄生死,追求朝陽,便會實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達到“仁”的境界。
人生如寒冬里的木柴,追求似心中的火苗,無追求,無溫暖。
【猜你喜歡】